Palantir有一款專門為政府打造的數位時代決策系統 – Gotham。其創辨人Peter Thiel(PayPal創辨人,投資FB、LinkedIn等)及Alexander Karp在經歷過911事件後,認為傳統的政府數位化能力普遍不足,各部門間的資訊溝通或共享是一大問題,會導致決策速度及執行效果差異甚大,因此而共同創辨Palantir,其Gotham則是專門解決現代化國家及政府面臨數據時代的問題。
最近有可能是因共軍時不時飛來台灣逛逛,所以美國也有意無意的釋放I’m watching you!的訊息。Palantir在這個月(2021年6月9日)推出了一Gotham的Demo片,即是講述中國解放軍有意圖包圍高雄港,而Gotham是如何偵測、發現、模擬、決策、執行到追蹤,這一連串的動作可能僅在幾小時或幾分鐘之內就要完成,所以決策者更需要透過AI的支援,提供更精準且全面的戰術建議,以下是整個流程的演示:
Gotham之所以強大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:其一是全球戰略資訊的高度整合,影片中除了提及即時衛星資料之外,日本(或甚台灣)也有分享軍事偵測數據給到Gotham,這也是五眼聯盟的重要之處(很像火影忍者中佩恩六道的輪迴眼,可共享視野),因全球範圍太大,必須從不同角度、區域來預測敵方的細微變化,制敵機先。當然,為何一個商業公司能拿到全球軍事戰略資訊,背後肯定有政府投資,美國CIA的創投基金In-Q-Tel就有投資Palantir,兩者的關係相當緊密。
其二是透過這些大量歷史數據訓練出來的AI模型,來監測軍事熱區任何的風吹草動,因不可能有足夠多的人力每天每秒盯著螢幕看軍艦飛機,這大量且無聊的工作交給AI影像辨識即可,比對每日或每小時的移動差異,警示可能面臨危險狀況的機率是否提升?再佐以如無人機或潛艦等情報再確認,察覺敵方軍隊變動,包括隊形旳改變、船艦的出沒,最後,由Gotham提供戰術執行建議,包括目的、風險、時效、可行性等,由機器自動生成戰術建議,由指揮官評估各戰術風險及優缺後執行,並即時監視執行狀況,以評估是否有下一動,或是解除危機。
這就是Palantir COO, Shyam Sankar, 提到透過優良的人機互動設計,提升政府(或商業)的決策品質,並不是把全部交給機器、或全部交給人,而是一種新的協作模式。
Palantir幾個成功案例包括利用大數據技術在2011年協助美軍成功擊斃拉登、幫多家銀行追回Nasdaq前主席麥道夫的龐氏騙局等,站在其創辦人當年創立這間公司的源起,就是希望能避免再發生像911這樣的事件,而如果擴大範圍來看,未來的危機也不會只發生在美國,全世界在這幾年的美中大戰下,地緣政治都發生了些變化,誰也說不準何時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,就如同影片中Palantir的Deployment Strategist, Meredith Doran, 說:「Can we deter the next great war?」。
結論:寫文章的當下(2021年6月24日)Palantir公司估值480億美金,股價26.02元,一間可以左右全球戰略佈局的公司,你覺得貴還是便宜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