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幣超越國界,成為權力的延伸

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後,劇情高潮迭起,股市也峰迴路轉,同時作多和作空的大概都被兩頭巴。從一開始彼此雙方的不惜一切對戰到底,到現在川普在twitter上不斷釋出好消息(好意?),劇情是如何發展至今?而就目前看來,美國還是站了上風,表面上看來有技術強弱、貿易逆差、或智財權問題,但實際上我認為是美元和人民幣過去長期佈局的差異,成為了不同的價值持有,或說不同的價值信仰。

先說美元

最簡單就說各國央行的國際準備貨幣,其中一定有美元,但不一定有人民幣,因為截至目前為止,全球貿易間的清算單位,就是用美元作為計價標準,尤其向大部份的石油供應國買石油,也都是必須使用美元,也因此讓國際間的貿易、投資、資產移轉,都離不開美元(原因可溯及二戰時期的布雷頓森林體系,美國強勢讓美元和黃金掛勾)。所以如果有人要和美國過不去,那美國就會讓你嘗嘗你買不到石油、或全世界沒人要跟你交易的滋味(經濟制裁)。

而這個局,在1944年時美國就布下了,就算後來發生幾次美元危機,美國還是挺住了,1971年史密森協定(Smithsonian Agreement)後就跟各國央行說,我的美元靠譜,忘掉黃金吧!之所以敢那麼強勢的原因在於1974年,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協議,美國出售武器、保障沙國不受以色列侵犯,而沙烏地阿拉伯所有石油出口,則需以美元計價,並將石油出口盈餘用於購買美國債券;到了1975年,所有OPEC國家皆以美元作為石油唯一計價貨幣,美元至此,佔穩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A咖角色。

這為任何想挑戰美國領導世界地位的國家都設了一道高牆,任何想要跨過這道牆的,除非能脫離美元體系而自成一格。日元、歐元到現在的人民幣,都曾經或正在突圍中。

再談人民幣

1970年代開始,中國展現世界工廠的企圖心,便宜的勞工、優惠的廠房及租稅政策,讓全世界的製造流程都很願意的搬來中國進行生產,同時也讓許中國的外匯存底不斷飆升,因各國都要把他們的貨幣換成人民幣來支付貨款,所以理論上人民幣會因供需不平衡而升值。

不過對於一個以出口階段為主的中國而言,把人民幣定在一個比較低的水準(較便宜),是有助於外銷的,因為一美元能換到的人民幣是較多的,所以中國央行透過發行人民幣和沖銷(出售債券)來確保國內能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,但在國際的人民幣價格又相對便宜。

而中國央行存了那麼多美元,當然要想怎麼保值或甚增值,可能參考了日本先前的作法,而大量的買入美國政府公債,進而變成美國的最大債權人(日本則是第二大債主)。從商業角度上來看,中國借資給美國作運營,美國發包生產製作等工作給中國的勞工,中國透過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技術,然後再產生自有的白牌商品,賣到全世界賺外匯。這個模式,日本、南韓、台灣都不陌生,美國也都不以為意,因他不認為這些合作伙伴會反過來吞噬美元地位(1985年日本被美國的廣場協議搞到現到一蹶不振),直到中國近年來在AI、電商、支付等領域的發展,加上中國製作2025和一帶一路,美國才不得不開始正視與中國的「新關係」。

兩種貨幣背後的價值體系

貨幣其實就是對該國家政經發展的一種信心的擔保,透過該國政府宣告其貨幣具有某程度的價值,以供交換,尤其在這全球分工、貿易發達的今日,匯率波動更是依據各國當下的經濟數據、政黨輪替、地緣政治,以及是否容易兌換到其他各國貨幣的多寡而決定。所以美元之所以強,有它的歷史困素、科技發達、技術領先、經濟數據透明、政府相對穩定(即便政府關門大家好像也都還過得去),大家願意持有這樣的貨幣或公債,來保證自己的資產不會(大量)縮水,是種「穩定幣」的概念,讓資產價值穩定。

而如果你曾在中國工作或創業過,手上有些人民幣要匯回母國,你就知道有多痛苦,尤其在2017之後,幾乎所有外派至中國工作或生活的人都有相同的體悟。人民幣外匯是被高度管控的,就如中國的計劃經濟規劃,由政府決定該把資源投到那裡,是對國家有最好的發展,屬大政府模式,效率上是極高的,因是一條鞭的管理模式,但外國人持有這樣貨幣的信心會是如何呢?是否願意改用人民幣來作為清算的單位,或甚提高人民幣外匯存底(代表對該國發展有信心)的比例呢?雖人民幣可由央行來調控它是否穩定,但因數據及決策過程的不透明,總是令人多了份擔憂與不確定性,是否何時有暴漲或暴跌的可能也不一定,故人民幣目前(可能十年內)還很難撼動美元地位。

不過我認為,當有一日中國躍升成為世界市場中心時,態勢就很有可能轉變。

一帶一路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戰略,透過跨國的貨運基礎建設,將歐亞非大陸的貿易緊密相聯,而彼此的進出口商品多了,除了會坐下來談關稅減免或多邊貿易協定,也會儲備更多的人民幣作為清算單位(包括石油購買),這時,人民幣的用途和地位就容易提升了。但一帶一路大概是不輸給在火星上生活的難度吧,就從有人類歷史以來,這大片土地上一直不缺的就是戰火,為了不同的利息族群不斷彼此撕殺,中國要能主導、協商到能讓貨物順利deliver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

而中美貿易大戰,決不會因為中國買了更多美國貨、關稅降了多少、或智財權該怎麼管理而劃下句點。實際上美國幾乎是用等同於當年對付日本的手段來對付中國,關稅、301、國家安全、開放外資進入中國、到匯率操控,這些手段也許能減少貿易逆差,在經濟上達到比較公平,或說把中國打壓下去,但中國的意圖只有經濟嗎?那就是你把中國想簡單了~

參考: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/商周

對「貨幣超越國界,成為權力的延伸」的一則回應

  1. […] 法幣出入口,也只有在該國國家就只能領出該國法幣,舉例來說,歐洲的錨點就只能將歐元匯出,沒辦法將美元匯出,例如馬來西亞的錨點就只能匯出馬來西亞幣,所以World Wire算是提供一種符合各國政府監管、銀行匯兌的模式,並希望能把「中間行」及SWIFT取代掉。其中的代價可能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角色有可能會變弱(參照:貨幣超越國界,成為權力的延伸),因大家都可以減少美元儲備(除了買石油之外),避掉SWIFT的話,全球的金流資訊就不一定會掌握在美國手中了。當然IBM還是美國公司,所以FBI要查還是進得去,但的確不失為一種去中心化、或至少是多中心化的跨境匯款模式。 […]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