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年在大陸打拚,碰到的困難比想像中多很多,就像在洪流中划著獨木舟,常常力有未逮,大陸互聯網競爭的激烈、管理的混亂、董事間的政治,有時回頭想,這是我想作或能作的事嗎?不同的人生階段,所思所想截然不同,年輕時會著迷於技術的領先及獨特,不時創造令人驚豔的體驗;而現在則會想每一件事情創造的價值,是否值得花時間及精力投入,會考慮更多的社會價值及意義。前陣子和新浪創辦人蔣顯斌聊了聊,很佩服他現在從事紀錄片的推廣計劃,CNEX,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,熟習網路生態的他,看中了未來影音內容的影響力,並培育更多的紀錄片工作者。就像吳清友先生,拿原本買畫的35萬英鎊,回過頭來投資更多的藝術創作者,開創了藝術書店與畫廊,而才有後來的書與非書之間、我們閱讀的誠品藝文空間。
創立Viscovery的初衷是探索影音內容的所有可能,是一個美好的願景,但商業公司還是要面臨營收的挑戰,就像誠品只作書店是無法向股東交待的,而要透過商場的經營來獲利,作浪漫與精明的平衝之旅。Viscovery也一樣,只作技術本身無法維生,要與許多的B端合作,創造商業價值後,才得以生存。

人,才是吳清友經營誠品的重心。他不是等企業獲利之後,才來盡社會責任,而是一開始的營運模式中,就思考誠品如何在社會、城市、文化中創造更多的價值,所以推廣閱讀、藝術、展演。利,不只是財務上的數據,而是多元性的思考、還有價值思維上的利,是利他還是利己、是短利還是長利。所以一個企業要永續長存,就需要作到Benefit 》Profit。


「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,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,如果回到哲學的起源,其實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質。」~誠品時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