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堂量子創意課 讀後感

想像力有多大 視野就有多大

以前研究創造力,比較多在比較創意的量和質、是否具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的特性,實驗也是簡單的給與不同種類的刺激,觀察發想的過程中是否會有所改變。對於如何激起質的改變,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解釋。

「創意要從自己的內心去找」陳文玲老師曾如是說,因只有自己是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驗,能藉此延伸出不同的觀點。李欣頻的這本量子創意課,則更進一步提供了激發創意的方法。「創意是一種態度,一種對生命的主動、積極、自主的態度」就算單純的改變思維模式,就能創造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
「平行宇宙」是很多小說或電影在擺脫現實觀點時常用的手法,以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言,它是存在的。透過想像力,連結另一個存在、另一個更好的自己,想像那個十年後已渡過現今關卡的自己,如何回過頭來解救現在受困的自己。這真是一個好方法,把時間軸縮小後,很多糾結或困難就一點也令人困擾了,就像現在看過去高中的自己、大學的自己,那時碰到的種種難題,如今卻也雲淡風清。所以想像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那的「已完成的自己」,來告訴現在這個「未完成的自己」,其實解答都已存在,只是有沒有觀察到或發現、或去執行而已。

觀察 即有不同。

量子力學中提到「量子糾纏(quantum entanglement)」:假若對於兩個相互纏結的粒子分別測量其物理性質,像位置、動量、自旋偏振等,則會發現量子關聯現象。例如,假設一個零自旋粒子衰變為兩個以相反方向移動分離的粒子。沿著某特定方向,對於其中一個粒子測量自旋,假若得到結果為上旋,則另外一個粒子的自旋必定為下旋,假若得到結果為下旋,則另外一個粒子的自旋必定為上旋;更特別地是,假設沿著兩個不同方向分別測量兩個粒子的自旋,則會發現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;除此以外,還會出現貌似佯谬般的現象:當對其中一個粒子做測量,另外一個粒子似乎知道測量動作的發生與結果,儘管尚未發現任何傳遞信息的機制,儘管兩個粒子相隔甚遠。~wiki

「從量子世界學到的第一件事,我們的現實存在,是由我們自己所做的觀察而造成的。」惠勒Genesis by Observership中延伸量子世界到現實世界,我們怎麼看待自己,也能百分百決定了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。也就是透過想像和思考,去找出實現自己想像成為那種人的所有可能性,從中發揮最大的創意空間,這也是為什麼通常越被壓迫的地方,卻越有創造力的能量,因只能透過創造力改變環境,不放過任何可能帶來改變的細節,也會盡力去試驗每一種變數,而當你習於舒適的環境後,則會越發遲頓。

7 Brains中描述的達文西,擁有超人般的知識,範圍横跨考古、繪畫、工程、數學、哲學、建築、運動和音樂等。能讓他有如此廣泛的知識和創造力,最重要的應該是「好奇」這特質,沒有界限地去探索一般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世界。作知識的上游,不要輕易地相信或接受社群或新聞網站上的觀點,背後通常都有特定的報導角度,要能自行的去追證,盡可能全貌的了解事件前後因果、不同觀點間的予盾、擺脫過往的價值判斷,用實證角度去推論,才能不落於人後的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,藉此找到創意突破點。

「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,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。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,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,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有多麼想要一件東西。」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如是說到。他也提到「天命」的概念,讓喜歡作的事和擅長作的事能相結合,找到自己生來就應該作的事,而不是浪費在無法激起你生命熱情的工作或事務上。

現在的你,如果綁著過去的思維,是永遠飛躍不到新的未來,就像中了宇治波的伊邪那美,只能在自怨自艾的世界裡輪迴。你怎麼過一天,就怎麼過一生,如果沒有察覺任何的起心動念去改變不滿意的自己或生活,則人生的OS(作業系統)也就無法升級到下一個版本。

用想像力改變自己,真是一套不花錢、又能過得精彩的方法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