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464期 文 黃昭勇 2011-04-25
台灣餐飲是外國人的最愛,但語言文字也是最大障礙。黃俊傑跑遍夜市,運用母校的辨識技術成果,將華文學習app變成進軍全球的利器。
特色美食,是外國人在台灣的最愛、也是最怕,因為他們總是不知道那誘人的味道,到底是用什麼東西做出來的。黃俊傑嗅到了商機。
格子襯衫、休閒褲,一九八○年出生的黃俊傑穿得還是跟學生時代一樣輕鬆、適宜移動。他多數時間是在建立客戶關係、探詢客戶的需求是什麼。
黃俊傑碩士二年級的時候就創辦創意引晴公司,做政府委外建置網站專案。他接下僑委會全球華文網時,發現每年有七、八十萬的外籍人士來台灣,超過五千萬人到中國大陸,「如何看懂華文、輕鬆學習,是這些外籍人士最需要的,」黃俊傑分析。他從教會外國人必須接觸的「吃」切入。
教外國人到夜市吃小吃
黃俊傑與開發團隊跑遍了公館與師大夜市,收集上千個中文招牌字體,要開發字體辨識。黃俊傑向來認為學術研究被束之高閣很浪費,他抱著蒐集來的字體資料庫,回母校政大、開發辨識技術。
「這是比現行文字辨識(OCR)技術更廣泛、辨識度更高的系統,」黃俊傑解釋,借用專業研究,再整合全球華文網、師範大學等的上萬名華語師資,成為造詞造句與語法等的編寫者,達到「只要有照相機、就可以輕鬆學中文」的目標。
創意引晴去年十一月在iPhone推出台灣小吃「Taiwanese Snacks」華語文學習付費app。只要打開軟體,把手機鏡頭對著「臭豆腐」一照,手機螢幕就出現臭豆腐的英文唸法,臭豆腐的圖片、是什麼做的,以及如何點一盤臭豆腐等的造句。
推出兩個月左右,已經有上千次的下載,每下載一次,創意引晴就有○.九九美元的收入。而且,使用者的評價目前是四顆星(4+),距離最滿意的5相當接近。
「技術研發不能躲在家裡做,要跟著使用者的需求轉,」執行長黃俊傑分析好成績的關鍵是「 開發出Beta版(測試版)就要趕快上市,不能想說要把產品做到完美,而是要先丟到市場上接受檢驗,」再根據客戶使用的意見進行修改,才能掌握市場契機。
未來開發正式版軟體還是需要燒錢。不過Taiwanese Snacks測試版的app受到肯定,先獲得工業局一百萬元的補助,跟著是與中華電信的合作,省下一年的雲端費用,再加上台北市政府的策略性貸款等,讓Taiwanese Snacks往大量商業化又邁進一步。